唐代诗人岑参的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中有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:“千树万树梨花开”。这句诗描绘了边塞雪景的壮丽与奇特,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千树万树梨花开全诗及翻译,《千树万树梨花开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的相关内容,欢迎阅读!
千树万树梨花开全诗及翻译
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
北风卷地白草折,胡天八月即飞雪。
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。
散入珠帘湿罗幕,狐裘不暖锦衾薄。
将军角弓不得控,都护铁衣冷难着。
瀚海阑干百丈冰,愁云惨淡万里凝。
中军置酒饮归客,胡琴琵琶与羌笛。
纷纷暮雪下辕门,风掣红旗冻不翻。
轮台九月风夜吼,一川碎石大如斗。
将军金甲夜不脱,半夜军行戈相拨。
君不见,沙场征战苦,至今犹忆李将军。
翻译:
凛冽的北风卷着地上的白草,把它们折断,边塞的天空在八月就飘起了飞雪。突然像一夜春风吹过,千树万树都开满了洁白的梨花。雪花飘散,沾湿了珠帘和罗幕,厚厚的狐裘也抵挡不住寒冷,薄薄的锦被更不堪一击。将军的弓弦被冻僵了,拉不开,都护的铁甲也冷得穿不住。广阔的瀚海,到处是高耸的冰块,愁云密布,笼罩着万里无垠的边塞。军中设宴款待即将回京的客人,胡琴、琵琶和羌笛一起奏响。纷纷扬扬的雪花飘落在军营门口,风吹着红色的旗帜,冻得僵硬,无法翻动。轮台九月夜晚狂风怒吼,河床上到处是拳头般大小的碎石。将军穿着金甲盔甲,整夜不敢脱下,半夜军中行军,戈矛相互碰撞发出声响。难道你没有看到,沙场征战的艰辛,直到今天,人们还记得李将军的功绩。
《千树万树梨花开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
“千树万树梨花开”这一句诗,看似描绘了边塞雪景,实际上蕴含着诗人复杂的感情。
1. 对边塞壮丽雪景的赞叹: 诗人将白雪比作梨花,用“千树万树”来形容雪景的广阔和壮观,展现出边塞雪景的壮丽和奇特,令人叹为观止。
2. 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无奈: 诗句中的“梨花”指的是白雪,白雪漫天飞舞,如同梨花盛开,这景象虽然壮丽,但也暗示了边塞环境的严酷和恶劣。诗人用“狐裘不暖锦衾薄”来形容寒冷的程度,用“将军角弓不得控,都护铁衣冷难着”来描写将士们身处冰天雪地中的艰辛,展现出边塞军旅生活的艰苦和无奈。
3. 对将士们英勇无畏的敬佩: 诗人以“将军金甲夜不脱,半夜军行戈相拨”来描写将士们在严寒中坚守岗位,夜间行军,英勇无畏的精神,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的敬佩之情。
4. 对征战沙场的感伤: 诗篇最后以“沙场征战苦,至今犹忆李将军”收尾,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征战的感伤和对将士们的怀念之情。
诗歌的意象与边塞文化的象征
“千树万树梨花开”这一句诗不仅描绘了边塞雪景的壮丽,也成为了一种象征,代表了边塞文化中坚韧、豪迈的精神。边塞环境恶劣,气候严寒,但将士们始终坚守在边关,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卫着国家,他们的精神如同这漫天飞舞的梨花,洁白无瑕,高洁坚韧。这句诗也成为了后世诗人描写边塞景色的常用意象,并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。
总之,《千树万树梨花开》这一句诗不仅是一句优美的诗句,更是一幅生动的边塞画卷,展现了边塞雪景的壮丽,也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感悟,以及对将士们的敬佩和怀念。这句诗的意象和精神,至今依然激励着人们,让我们铭记那些为国家奉献的英雄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