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量经典文学作品和历史文献都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,学习文言文是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途径。那么,高一语文劝学课文原文及翻译是什么呢?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一语文劝学课文原文及翻译,《劝学》的主旨是什么的相关内容,欢迎阅读!
高一语文劝学课文原文及翻译
原文
《劝学》
荀子
君子曰:学不可以已。
青,取之于蓝而青于蓝;冰,水为之而寒于水。
木直中绳,以为轮,其曲中规,以为轮,其直中绳,以为方,其方中矩,以为器,其无不中。
故木受绳则直,金就砺则利,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,则知明而行无过矣。
译文
君子说:学习是不能停止的。
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出来的,但颜色比蓼蓝更青;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,但温度比水更冷。
木头如果沿着墨线砍削,用来做圆形的轮子,它就必须符合圆规的形状;如果用来做方形的器具,它就必须符合矩的形状,没有哪个木头不符合墨线、圆规和矩的。
所以,木头经过墨线的裁削就会笔直,金属经过磨刀石的磨砺就会锋利。君子广泛学习,并且每天反省自己,那么他的见识就会明达,行为就不会有错误了。
《劝学》的主旨是什么
《劝学》是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创作的一篇劝学之文,它以简洁有力的语言,阐明了学习的重要性,并揭示了学习的途径和方法。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: 学习是人生的必修课,只有不断学习,才能进步,才能有所成就。
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学习的重要性:
1. 学习可以使人不断进步。 文章以青出于蓝,冰寒于水为例,说明学习可以超越前人,取得更大的成就。
2. 学习可以使人有所成就。 文章以木受绳则直,金就砺则利为例,说明学习可以使人精益求精,最终成为有用之人。
3. 学习可以使人明达事理,行无过失。 文章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为例,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明辨是非,避免犯错。
《劝学》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炼的语言,成为千古流传的劝学经典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追求进步,学习成长。
学习与成长
《劝学》告诉我们,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,只有不断学习,才能不断进步,最终成就更好的自己。在当今社会,知识和技能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,学习也变得越来越重要。无论是在学校,在工作中,还是在生活中,我们都应该保持学习的热情,不断汲取新知识,提升自身能力。
学习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获得知识和技能,更可以帮助我们打开眼界,拓宽思路,提升思维能力,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,更好地解决问题。学习还可以让我们保持年轻的心态,不断探索新的事物,享受学习的乐趣。
正如《劝学》中所说,”学不可以已”,学习是人生的永恒主题,只有不断学习,才能不断成长,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