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写/万天南
编辑/陈纪英
2000年,36岁的杰夫·贝索斯,度过了人生最为挫败的几个月。
时逢千禧年互联网泡沫破裂。
名头很大的《巴伦周刊》,又来雪上加霜,“像亚马逊这样的互联网公司,疯狂地孤注一掷,正在自毁前程”。
整个2000年,亚马逊市值缩水90%以上。高压之下,贝索斯不得不大幅裁员,减少开支,以求自救。
其实,不止亚马逊,当时的一众高科技公司,市值普遍大幅下滑,整个互联网行业,陷入黑暗之中。
今天的互联网行业,在多重压力之下,似乎又在重蹈22年前的覆辙。
从短期来看,悲观似乎理所当然的——从国内到全球,裁减员工、4亿元,同比增长2%;归属百度的净利润(non-GAAP)达到58.9亿元,同比增长16%,超市场预期。
于百度而言,见好的财报,到底是一时反弹,还是长期向好?百度未来走势如何?
大盘承压,百度向上,青黄续接
如果单看百度的财报,营收数字似乎不算惊艳。
本季度,百度营收325.4亿元,同比增长2%,环比增长10%。
但如果对比行业大盘就会发现,赢得增长极为难得。
工信部发布的《2022年前三季度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运行情况》显示,前三季度,中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10998亿元,同比下降0.9%;其中,疫情反复之下,Q3承重明显,当季中国互联网企业收入同比下降约2.7%。
在大盘整体下行之下,百度营收Q3反而环比增长10%,殊为不易。
要知道,百度的移动生态、7%,9月广告大盘更是同比下跌11.5%。
在线营收企稳之下,新兴业务组成的非在线营销收入,则实现两位数高增长,达到人民币65亿元,同比增長 25%。
其实,智能云业务也遭受了疫情波及——项目难以按时实施交付,新合同竞标也受影响,同时,为了降本增效,百度还主动削减了低利润云项目。
疫情干扰之下,智能云等新兴业务,仍然不改“高增长”本色,勾画陡峭的第二曲线。从营收贡献来看,新兴业务在2020年、88亿,上涨到本季度的64亿,以此测算,同比增长了121.6%。
充沛的现金流,可以支撑百度放开手脚,长期投入技术。
而在新兴业务中,目前智能云业务,已经逼近盈亏平衡线,智能驾驶板块的商业变现模式,也在逐步显山露水。
从整体来看,百度的现金牛业务和高潜力业务,已经青黄续接。前者以稳增长,起到压舱石作用,后者以高增长,如同瞭望塔,提供未来想象空间;强劲现金流,投入新兴业务,加厚未来增长潜力。
因此,百度业绩的向好并非一时波浪,而是长期趋势。
腾“云”驾“车”,再造百度
在百度的三大核心业务版图中,移动生态版图已经企稳,决定了百度价值的下限,百度价值的上限,则取决于青年期的智能云、0”架构。
“深入产业”的达成,就是基于百度云更智能,所以才能清晰洞察千行百业的know-how,提供端到端的技术调优。
比如在工业制造领域,根据IDC报告,百度智能云已连续三年拿下中国工业质检解决方案市场第一。
百度智能云的另一特性是自主可控,形成了一套“芯片-框架-大模型-行业应用”的智能化闭环路径。
这一优势,严守安全底线的大型企业、8%,而相较于2021年同期,百度智能云同比增速43%,以两倍速跑赢市场平均增速21%。
再来看看智能驾驶板块,与已经进入变现期的智能云相比,一方面,这是百度在国内稳居头部的强势板块,具有绝对领先优势;但另一方面,目前智能驾驶整体上还处于投入期,尚未进入大规模变现期。
而百度敢于重金押注,是因为其前景确定性极强。
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,到2035年,中国智能汽车产业规模将超过2000亿美元,成为世界第一大智能汽车市场。
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技术研发,具有成本高、4万次乘车服务,同比增长311%。截至本季度末,萝卜快跑累计乘车服务次数已达140万次,平均每天每车完成15次以上乘车服务。
根据麦肯锡报告预测,在2025年,Robotaxi的成本和网约车、HK ) " 买入 " 评级,预计 2022-24 年收入为 1247/1315/1410 亿元,non-GAAP 归母净利润 208/206/215 亿元,目标价 170 港元。
165-170港元的目标价,针对最新刚刚90出头的股价,还有接近八成的溢价空间。
而机构对于百度未来的集体高看,其实也是顺应大势。
纵观当下的互联网行业,轻巧的流量红利,开始高度内卷,硬核科技,却开始释放出磅礴的后劲和潜力。
尤其是百度长袖善舞的人工智能技术,正从“仰望星空”走向“脚踏实地”的阶段,从高额投入提升技术实力,走向成本大幅下降从而实现大规模商用变现的临界点。
如今,在移动生态稳固大盘之外,随着智能云、智能驾驶等BU“长大成材”,勾画陡峭的第二、第三增长曲线,百度业绩的后续引爆,以及市值的合理修复,有望接踵而至。